一、讀書需要計時嗎?

前情提要

Spark Light
Nov 3, 2021

每個人的讀書習慣都有差異,有些人會因為時間限制而更專注於讀書,有些人卻反而會有慌張、速讀導致低效率讀書的現象,亦或是不知道如何運用計時結果,因此計時與否仍然要看個人,但在這裡提供一些參考和方法給大家。

為什麼要計時?

既然選擇計時,當然要找到自己需要計時的原因,如果只是盲目或隨便計時就不太能達到想要的效果。

會需要計時的原因

1.讀書時經常在單一科目花費過久,擠壓到其他科目的時間

2.考試常常寫不完,或是自己練習題目時會寫很久

3.對時間流動的感受不敏感,需要有計時壓力才能專注在讀書上

4.該科(例如包含作文的英文)需要充分規劃各題型作答時間,而平時做題速度沒辦法快到每次都能寫完(含檢查)

計時的方式

計時也有分兩種,其一是碼表,看自己花了多久時間,其二是倒數,檢測自己能否在時限內完成。

讀書的計時

LHS小編個人不會在讀書時計時,因為每個科目、每單元的量和難度都不一,每次都要計時頗冗,所以只會估大概的時間並完成。

如果需要計時給自己時間壓力,那麼建議使用倒數,在時間歸零前讀完,時限上可以先估算這些內容自己需要多久讀完,再以此設定,若發現經常沒能在時限內讀完,那就要重新評估自己需要的時間,或是審視自己有沒有達到高的讀書效率,並再做調整。

練習題目的計時

做題目的計時建議使用碼表來計,因為寫完整的模擬題時,剛開始很容易超過考試時間,碼表不僅能檢視自己超過多少時間,還能記錄每一大題分別耗費多久,藉此找到自己哪些部分需要加強,針對自己的弱點做速度訓練,並持續記錄時間,以此確認自己是否有進步。

一直無法在目標時限內完成

若持續計時但長期都沒有速度上的進步,那麼有可能會是讀書效率(同時也等於是否讀熟)、閱讀速度或做題技巧需要加強,效率可參考「提高讀書效率的4個方法」,速度則需要長期練習,技巧若粉絲們有需要之後可以另外寫一篇給大家參考。

二、 書讀多久該休息一次?

前情提要

很多同學私訊我們說

1.「一次讀書要讀多久才好」

2.「我想上XX系,請問我每次讀書都不超過一小時,還可能有機會上嗎?」

3.「小編請問你一次讀書都讀多久」

這篇文想說明:讀書長度是個完全「因人而異」的東西,並不是一次讀越久越好,因此,這篇主要會分析各種讀書長度的優劣勢,並不會要求大家一定要更改目前的模式!

30分鐘

▫️ 這個又稱為「番茄學習法」,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學習方式

▫️ 是合用在「短時間高強度衝刺」

▫️ 已知使用人:唐鳳(他本人也非常推薦)、A小編、A創辦人…

▫️ 以下為具體步驟:

1. 先決定想讀的科目或待完成的雜事

2. 拿計時器設定「倒數30分鐘」,要求自己在時限內完成進度,否則就一定要停止

3. 每30分鐘就記下一個記號,並休息3–5分鐘

4. 每3–5個記號就給自己一個較長的休息時間,可以是10–30分鐘(因人而異)

5. 重複步驟1–4

優點

1. 使用得宜的話,效率會真的非常高

2. 不易感到倦怠,因為常常有新的刺激進入

3. 特別適合沒有完整讀書時段的人

缺點

  1. 不夠自律的話,常常會造成休息時間過久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